1、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、人均资源少、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;强化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;强化经济指标、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、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;强化环境就是资源、环境就是资本。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,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。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,要像控制人口、保护耕地一样,严肃法律制度、环境标准、执法纪律、执法手段。同时还包括环境、生态的建设与保护,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,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;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、自然、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;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社会和谐共生、良性循环、全面发展、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。
2、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。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、珍爱环境、保护生态、崇尚自然、节约资源、造福后代的共识,这不仅包括思想道德、教育、科学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人不单是环境、生态美的享受者,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,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。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,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。
3、人在建立与环境、生态和谐关系中,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,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,塑造自身的文明形象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。对那些我行我素、无视法纪、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,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。